一季度投资消费外贸全面回暖

首页 > 焦点 > 正文
2023-04-19 13:35:48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一季度投资消费外贸全面回暖 

“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针对过去一周关于国内经济是否通缩的讨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4月18日的发布会上做出了回应。

展望下阶段经济走势,付凌晖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资料图)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经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

人均居民收入也在同步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

“一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付凌晖评价道。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行势头得到扭转,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生动力稍显不足。近段时间关于‘经济是否陷入通缩’的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经济恢复强度和可持续性的担忧。”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

引发过去一周关于通缩争议的点聚焦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3月,我国CPI同比增速跌至0.7%,创近一年新低,核心CPI也处于0.7%的低位;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受生产资料价格下降,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扩大至2.5%。若剔除2022年俄乌冲突带来的高基数效应,2023年2-3月,CPI环比连续下降,PPI环比持平。另一方面,M2与M1、社融剪刀差呈现“双扩大”趋势。2022年3月以来,M2增速在9%-13%区间震荡上行,与M1、社融形成的剪刀差持续扩大,表明货币资金尚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4月13日发布的《中国宏观金融分析 2023年第一季度》中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供给约束有所缓和,但需求不足和预期不稳压力延续,呈现轻微通缩迹象,通缩压力将成为我国推进稳增长和防风险的主要掣肘。

如何判断经济为“通缩”状态?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理论上,通货紧缩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标志,即两个“下跌”和一个“伴随”: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跌和伴随着经济衰退。

“从当前及未来的物价走势来看,在经济非对称恢复背景下,物价涨跌分化,价格下跌不具备持续性和普遍性;一季度M2增长12.7%,大幅度超过同期经济增长4%;疫情之后的2023年全年都将是一个较为明确的复苏走势,并不是经济衰退。因此,当前物价下跌的原因不在于货币供应不足。”王军进一步解释道,在货币供应高增长的同时,物价却走低,显然这并非是典型的通货紧缩,所谓“通缩”是个伪命题。

在王军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令人费解的背离现象,根本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和供需结构性失衡,过去几年为对冲经济下行而过度依赖财政投资、货币政策和间接融资,货币的结构性扩张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没有持续推动需求快速回暖,而是带来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结构性经济复苏(供需复苏不同步、三大需求恢复的不同步、内外需不同步)、结构性产能过剩(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四大结构性问题的叠加,共同抑制了价格的全面持续上涨。

“整体来看,年内可以说,既无通缩之忧,也无通胀之虑。”王军说。

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

具体到PPI数据,付凌晖认为,从下阶段情况看,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对PPI有一定的上拉作用,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传导犹存,加上上年同期基数比较高,短期内PPI可能还会处在下降区间。但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基数效应逐步减退,PPI会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

一季度其他数据也佐证了市场预期的提振。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标,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连续3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上升到58.2%,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至56.9%。

“由于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宏观经济已日趋整体性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左右目标的实现难度,经济政策应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宜大开大合,继续加码或过度收缩的概率不高。”应对当前的一些争议,王军建议,市场应降低对宽松政策的过高期待。除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外,应将稳就业、扩消费、提信心、防风险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结构性工具仍是主要政策选项,“第一,打好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政策不折腾、稳增长不放松。第二,稳就业、提收入。第三,促改革、扩消费。第四,稳地产、防风险。第五,提信心、强预期”。

另外,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提出,目前宏观经济仍主要依赖政府大项目投资和规上国企投资带动,边际效应很低,且难以持续,下阶段必须在制度层面恢复和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和民营企业信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出口。面对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19.6%的严重局面,应考虑对社会底层失业群体的经济救助,在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稳步复苏。(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陆珊珊)  

标签:

THE END

相关热点

6月20日,资本邦了解到,一改上周的强势走势,今日,新东方在线(01797 HK)及新东方(09901 HK)H股股价均下跌。截至港股收盘,新东方在线跌32
2022-06-20 17:29:10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